來源:新聞晨報網路版
時間:2005-09-13
作者:記者李銳
編輯:姜志
近日,22歲的上海“小夥”陳瑜(化名),在經過長期的煎熬後,終於如願來到蘇州的一家醫院,選擇做變性手術,開始實現其做女人的理想。
據悉,陳瑜從小被家人當作女孩撫養,後天又患上易性癖(易性癖是指從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別,認為自己的性別與外生殖器的性別相反,而要求變換生理的性別特徵),做一名真正的女人成為他多年的心願。而來蘇州手術,前後至少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對此,有關心理專家呼籲社會、家庭的重視,亟待加強青少年的性角色教育。
“我已經知道我應該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和一群也是漂漂亮亮的人一起玩。我喜歡洋娃娃,喜歡玩過家家……我喜歡人家叫我小妹妹,喜歡人家誇我漂亮。”——《陳瑜自傳》
“你好!”昨日(12日)下午,在蘇州一家醫院,晨報記者剛走進病房,躺在病床上的陳瑜就主動同記者打招呼。他剛做了隆胸手術,胸部還纏著厚厚的白紗布。1.77米的身高,一頭飄逸的長髮,皮膚白凈,面孔姣好。
“我就是陳瑜,剛做完一期隆胸手術。”大概看到記者吃驚的樣子,他主動自我介紹,性格顯得非常外向開朗。陳瑜稱,他今年22歲,是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這次來蘇州主要是做隆胸手術。
由於胸部剛置入假體,以擴張胸部肌肉,陳瑜明顯有些不適應。他說,由於手術刀口就在兩側腋窩,他的雙手一直軟弱無力,胸部脹得有些難受,甚至影響到了食欲,幾乎所有事情都需要護士協助。“醫生說,過一週時間才能繼續手術。”陳瑜笑著,沒有半點痛苦。
“從小時候,我就感覺自己是女孩。”談起自己的選擇,陳瑜直言不諱:“母親喜歡女孩,總是把我打扮成女孩的樣子,我自己也以做一個女人為榮。”說話時,他下意識地用手梳理自己的披肩長髮,還不停打理著長長的手指甲。
但對他影響最大的,使他最終作出變性決定的,可能還是母親“有意無意”的一句話。那是一天傍晚,陳瑜記得非常清楚,當時他剛上小學,“你說話帶娘娘腔,遲早要做變性手術!”母親的一句玩笑讓“變性”從此在陳瑜心裏有了深深的烙印,成為多年揮之不去的“夢魘”。
從小學到中學,陳瑜都自認為是女孩,但迫於周圍的壓力,他還是一身男孩打扮。“在中學裏,同學們經常譏笑我娘娘腔,但我並不介意。”陳瑜說:“我還是有很多要好的朋友,其中既有男孩也有女孩。”
但是想做女孩的衝動還是與日俱增,陳瑜開始悄悄使用激素。中專畢業後,陳瑜去一家獵頭公司應聘,所填的性別就是女性,當時身材高挑、一頭長髮的他,冒稱是混血兒竟然成功過關。“由於激素的作用,我的體形很頎長。”
陳瑜透露,從很早開始,他有空就上網,順利找到了變性人群體,並結交了很多圈內的朋友。在與朋友的交流中,他開始真正了解到變性手術,一直為自己不是女孩而苦悶的陳瑜,終於盼來了希望。
“想到通過手術就能變成女孩,多年來的苦悶一下就拋開了。”說到當時的情形,陳瑜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但沒想到,我的決定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我和他們對峙了近兩年,最後我勝利了。”
“我知道了男人和女人的差別……從此,也開始了對變性的渴望,因為我要找回自己。”——《陳瑜自傳》
陳瑜的生活充滿艱辛和苦難。10歲開始,由於父母感情不合分居,他跟隨奶奶生活,自從早年爺爺生病去世、父親生病,母親後來出國做生意虧本,家裏不但積蓄耗盡,而且經濟狀況日益艱辛。
“父母對我的舉動非常不理解,我當時很衝動,甚至不惜以自殘相抗爭。”說到這裡,陳瑜有些賭氣。
陳瑜搬到了外面居住,從此與父母開始了冷戰。由於他的“混血兒身份”無法保證勞動權益,陳瑜辭職重新以男孩身份尋找工作,但“沒有一個單位願意要人妖”。
“當時最困難的日子,我和另外一個朋友一週的伙食費總共只有10元錢。”陳瑜苦笑著,“6元的大米,再加4元的泡菜,就連這些幾乎都無法保證,每天都是饑腸轆轆。”兩年後,在他人的勸說下陳瑜回家了。
“那天,父親接我回家,他默認了我的選擇,而母親打電話也同意簽字,我的變性手術終於得到家裏人的同意。”
其實,是奶奶最先妥協:“只要不至於白髮人送黑髮人就行。”這是老人的唯一要求。陳瑜透露,在來蘇州之前,他已經做了變性手術,但只是切除了男性生殖器,而需要做的手術還很多。蘇州這家醫院的負責人魯建軍稱,在陳瑜提供的身份證上,他的性別已經是女性了。
專家分析:心理疏導和藥物治療無效,變性手術成了唯一選擇
“在法律意義上,他已經是女性了。”昨日,負責為陳瑜做手術的專家組成員之一常維玲醫生稱:“但要完成從男性到女性身體的轉換,還需要過四關手術,時間至少兩個月。”
據悉,為陳瑜做手術的專家分為四個組,分別是整形外科組、美容皮膚組、美容牙科組和心理輔導組,除了皮膚組和牙科組各有一名專家外,整形外科組包括3名專家,其中常維玲就屬於整形外科組成員。
“隆胸手術是第一關,分為擴張、置入假體兩個階段。”常維玲稱:“其中大約間隔一週左右。”她透露,接下來就是五官,包括眼、鼻、下頜、臉形、耳唇等部位的整形,目的就是突出女性的特徵;第三關就是體形雕塑,簡單地說就是通過腰、腹部的抽脂,以及臀部的上翹,將女性的三維黃金比例顯示出來;最後就是婦科整形,主要包括外生殖器的修整,雖然陳瑜已經進行過切割手術,但並不完整。除此之外,常維玲稱還有口腔、皮膚的美容等等。
記者從手術的詳細清單看到,大小手術共涉及二十多項,費用估計需要20萬元人民幣。“對於陳瑜,我們是免費手術。”魯建軍透露。他坦承,除了陳瑜的身體條件突出外,也不排除有借助媒體宣傳提升醫院品牌的想法。
此外,魯建軍稱,為了做這個手術,陳瑜提供了上海市有關精神部門的鑒定意見,認為陳瑜患有易性癖,但其他一切正常;上海市警方提供的無犯罪記錄證明,以及本人、父母的同意簽字並需要司法部門公證等材料。
“最重要的,我們是進行治療性整形。”魯建軍強調:“因為陳瑜的易性癖,心理疏導和藥物治療都無效,手術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變性手術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最高生活目標。以後我會找份工作,也想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如果有機會,像河莉秀一樣,我也想進入文藝圈嘗試一下。”
談成因:並不完全是生理因素的影響,青少年亟待加強性角色教育
“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並不都是生理因素的影響。”昨日,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李曉文教授稱:“在對青少年的教育中,除了生理學的教育,從社會化角度,有關方面還應加強性角色的教育,而目前國內恰好忽視了這一點。”
李曉文教授一直從事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和教育,她注意到,除了先天生理因素外,家庭教育對兒童的性格有很大影響。她稱,有些地方有這樣的習俗,男孩被穿上裙子、起個女孩的名字等當作女孩來撫養,愚昧地以為這樣會好養一點,但研究發現這樣成長的男孩,後來都有些不正常,這一點在重男輕女、家庭較好的環境中更突出。
“簡單地說,男孩逐漸缺乏了男子漢氣概。”李曉文說,根據西方近年的心理研究,更加注重把性教育放到社會化背景中,消除了原來生理學僅限男、女性的簡單區分,更多考慮社會、文化的因素,從情感、行為等方面培養青少年的性角色體驗。
李曉文舉例稱,“超女”的火熱流行,恰恰反映了中國女孩雙性化的傾向,但這是女孩走向獨立的一種正常反映,是以前中國社會女性所沒有遇到的問題。
“我最擔心的,就是現在對男孩的要求。”李曉文承認:“重男輕女、家庭條件優越等原因,造成男孩的男子氣減少,如果他有異性化傾向,很容易出現易性癖的心理問題。”
對此,李曉文認為,現在的青少年性教育恰恰忽視了社會化性角色的教育,如果在家庭、學校教育中,有關方面有意識地進行加強,即使男孩早期出現異性化傾向,也很容易在後期的教育中得到糾正。
本文是关于一名名叫陈瑜的跨性别者的个人故事。22岁的他在经历了漫长的内心挣扎后,终于选择在苏州的一家医院进行变性手术,实现自己成为女性的梦想。文章描述了陈瑜从小被家人以女孩身份抚养,以及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性别认同困惑和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他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被妈妈认为“像女孩”,并因此开始思考性别的问题。陈瑜的故事中提到他如何通过网络了解到变性人群体,并逐渐决定进行手术。尽管父母起初反对,但在他的坚持下,最终获得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文章还提到进行变性手术的复杂过程和心理专家对此现象的分析,强调性角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对跨性别人士的认知和理解亟待改善。
附加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 Attribute | Value | |—————–|—————————————-| | Filename | gsrat_小夥一心變性做女人專家:性角色教育不該忽視.md | | Size | 9509 bytes | | Archived Date | 2024-11-02 09:39:59 | | Original Link | http://gsrat.net/news2/newsclipDetail.php?pageNum_RecClipData=1&&ncdata_id=1854 | | Author | 记者李锐 | | Region | 中国大陆 | | Date | 2005-09-13 | | Tags | 跨性别, 变性手术, 性别认同, 性角色教育, 心理健康, 个人故事 |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浏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