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website

跨性别者:我不是要改变性别,只是想成为自己

正文 { data-search-exclude }

2018-08-21 12:17 来源: 丁香园

2018 年 5 月 17 号,美国著名整形外科医生 Milton Edgerton 去世,享年 96 岁。

1990 年 5 月 17 号,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国际疾病分类》中除去,为纪念这伟大的一天, 5 月 17 号便成为了「国际不再恐同日、恐跨(指跨性别者)日」。

这是个令人欣慰的巧合,因为 Edgerton 在性别认同领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称得上是这一领域的先驱。

Milton Edgerton
图片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医学

1921 年出生于亚特兰大,1944 年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 Edgerton 被誉为美国最大胆、最具影响力的整形外科医生之一。

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跨性别医疗在美国还属于鲜有人涉足的未知领域。

当时,美国的变性别欲者(TS)几乎都是在欧洲或摩洛哥进行性别重建手术(Sex reassignment surgery, SRS),俗称变性手术。

其中最著名的一位要属 Christine Jorgenson,她于 1951 年和 1952 年在丹麦进行了变性手术。回到美国后,Christine Jorgenson 成为了跨性别人士的代言人。

Christine Jorgenson,美国跨性别女性
图片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

但手术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完满,很多美国人在欧洲接受了性别重置手术后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

彼时的 Edgerton 认为,是时候建立一所美国人自己的性别认同机构了。

1965 年,Edgerton 与心理学家 John Money 、内分泌学家 Claude Migeon,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共同创办了美国第一间性别认同诊所。

后来此诊所成为了美国第一家进行性别重建手术的机构,成为了跨性别人士心中的神圣殿堂。

「性别工程」 { data-search-exclude }

性别重建手术(SRA)并非一种手术,而是一系列手术。

手术不仅包括切除原有生殖器官、重建新的生殖器官,还包括第二性征的整复,使术者从头到脚各部位与改造后的性别身份相适应,使其身体符合心理状况。

这一系列手术复杂而精细,被称为「性别工程」。

在男跨女的「性别工程」中,通常包括面部女性化手术(颅颌面手术),胸部手术(如隆胸术)和生殖器重建手术。

其中,生殖器重建手术一般通过阴道重建术(Vaginoplasty)完成,最常见的是阴茎倒置阴道成形术

在阴茎倒置阴道成形术中,重建过程大致如下:

在女跨男的「性别工程」中,一般包括乳房切除,男性胸部轮廓塑造,子宫、卵巢切除,以及生殖器重建手术。

其中,生殖器重建手术分为两种:阴核释出术(Metoidioplasty)和阴茎成形术(Phalloplasty):

阴核释出术(Metoidioplasty):将阴蒂重建为龟头,让小阴唇(外阴内唇)翻转,而阴蒂从「防护罩」释放出来;使用阴道或者口腔的粘膜制成皮瓣,以延长女性的尿道;大阴唇则形成阴囊。

阴茎成形术(Phalloplasty):选择上臂,腋下,胸部或者大腿等位置的皮瓣来重建成阴茎的形状,在连同其供血的血管一起取下后,皮瓣会被卷起来制成一个中空的假阴茎。将皮瓣血管和会阴部血管相连确保假阴茎能够存活。其次进行尿道的延长——同阴核释出术一样;最后再为术者装上可以膨胀的阴茎假体和睾丸假体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变性手术除了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外,介于手术的不可逆性和相关伦理问题,给哪些人做手术、不给哪些人做手术,不能只从尊重患者的意愿出发来定夺,而是需要经过严格而慎重的筛选。

2009 年我国出台的《变性手术规范》规定,要接受变性手术,术者本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不是「变」 性,而是「确」性手术 { data-search-exclude }

跨性别者,是一个对性别重置手术有强烈诉求的群体。

所谓跨性别者,简单来说,就是生物学性别和自我认同的性别发生了错位。

跨性别者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物学性别,但却在心理上感觉并深信自己为另一性别的人,并强烈要求改变自己的生物学性别,渴望完全按异性的角色去生活。

1949 年考德威尔首先把这种现象称为「易性癖」,把这样的个体称为「易性癖者」,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医学界也多将这种现象称为「易性症」。

从名称上不难看出,人们一直将其当做一种怪异的癖好或精神疾病来看待。

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跨性别现象的了解逐渐加深,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跨性别并非一种疾病,法国于 2009 年从精神疾病分类手册中删除了性别认同障碍。

2013 年 5 月出版的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编写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DSM-V 也删除了以前版本的性别认同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 ,GID),改以性别焦虑/不安(gender dysphoria),指因自我认同的性别与出生时被指定的性别不一致而产生的焦虑不安。

性别焦虑/不安,不再是一种疾病分类,焦虑的存在更多是因为社会、文化压力的结果,而非个体「疾病」。

如今,根据美国威廉姆斯学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大约有 0.6% 的人是跨性别者。

依据跨性别者对自我认同的情况,可分为三类:跨性别男性(女跨男)、跨性别女性(男跨女)、性别酷儿(又称非二元性别者)。

可见,人类对性别的认同已经超出了传统的「非男即女」,而是有一个类似性别谱系的存在。

2014 年,Facebook 更是允许用户从 56 种性别里自由选择如何定义自我。

我国第一位专门研究性别重置手术和性别畸形的医学博士陈焕然认为:每一个人都应有选择他(她)们社会存在包括性别存在的方式以及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权利,只要他(她)们的选择不妨碍别人的自由,这应该是现代社会应有的一种理念。

不仅如此,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陈焕然就曾撰文表示:「对于有统一身心诉求的跨性别者来说,用心理治疗和精神治疗的方法都是徒劳的,只有用手术方法才能最后解决问题,而且这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诚如 Edgerton 一直强调的那样:「这是性别确认(gender-confirmation surgery),而不是性别改变手术(gender-change surgery),因为术者的灵魂早已经是另一种性别了,我做的,只是帮他们变成真正的自己。」

TA 们需要的,不仅是手术 { data-search-exclude }

说起跨性别者,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名人金星了,她的经历大多数人都知晓一二——28 岁时接受性别重置手术,这一行径一度将她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年来,随着她越垒越来越高的成就和名声,公众对金星的认知,也从早年间的「变性人」逐渐变为「舞蹈家、脱口秀主持人」。

几年前的一本杂志曾记录了金星这样一句话,大致是,「我只有成功才能让大众接受我,才能让他们看到我的才华,而不是以猎奇的眼光审视我变性人的身份。」

如今她终于成功了,但可以想象,与标签一同被撕下的,必定也有血和肉。

变性前后的金星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不是所有跨性别者都能得到和金星同等的「待遇」。

2015 年,完成了性别重置手术后,29 岁的刘婷获得了重生。在自传体小说《我本佳人》的最后,刘婷写道:「此后,一切的感动和喜悦才真正属于了我自己。」

变性前后的刘婷
图片来自网络

此前的 29 年,她不得不以刘霆的身份生活,身体和灵魂的错位,让她痛苦至极。

但变性后的刘婷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媒体斥责她「变性只不过想逃避作为男人的责任」,因跨性别者的身份受到排挤而不断地失业、开直播被骚扰、侮辱……

由北京同志中心、北京大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发起的 2017 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研发现,中国跨性别群体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承受着巨大压力与社会歧视,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在 2,060 名调查对象中,61.5% 的人存在抑郁,73.2% 存在焦虑,46.2% 的人因为自己是跨性别而有过自杀的想法,12.7%的人曾有过自杀行为。

而如果把跨性别当做一种精神疾病,对其进行心理或精神上的扭转治疗,不但会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还会大大加剧其抑郁或自杀的风险。

一些跨性别者对激素或性别重置手术的诉求常不被人理解,在无法获得激素的情况下,5% 的人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自行切除生殖器官,89.1% 对性别重置手术有需求的跨性别者被迫无法手术。

可见,对跨性别人士来说,有先进的外科手术来帮助 ta 们完成身心的统一固然重要,但想要在社会中坦然地活出自我,却不仅仅是几场手术那么简单。


参考文献:

  1. https://professorships.jhu.edu/professorship/milton-t-edgerton-m-d-professorship-in-plastic-reconstructive-surgery/
  2. https://www.fridae.asia/sc/gay-news/printable.php?articleid=9421
  3. 肯定性咨询法(Confirmative Consultation Methods)
  4. 左晨. (2009). 变性手术 20 年合法路. 法律与生活(16), 30-32.
  5. 付登礼, & 何梅. (2002). 关于变性手术的伦理问题的研究综述. 中国医学伦理学, 16(3), 20-22.

摘要与附加信息

本文探讨了跨性别者的经历与社会现实,重点介绍了美国整形外科医生Milton Edgerton在跨性别医疗领域的贡献及其历史背景。文章回顾了1951年Christine Jorgenson的案例,标志着跨性别手术获得社会关注。文章详细介绍了性别重建手术(SRS)的进行过程,以及跨性别者在追求性别确认过程中的挑战和需求。根据报告指出,许多跨性别者面临抑郁和焦虑,并且在社会环境中经历歧视,强调了医疗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同时,文章指出现代社会应当尊重每个人的性别认同,允许个人选择自己的性别身份。

附加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 Attribute | Value | |—————–|—————————————-| | Filename | www_跨性别者:我不是要改变性别,只是想成为自己.md | | Size | 11130 bytes | | Archived Date | 2024-11-07 11:54:09 | | Original Link | https://www.sohu.com/a/249141564_296660 | | Author | 丁香园 | | Region | 中国大陆 | | Date | 2018-08-21 | | Tags | 跨性别, 性别认同, 医疗资源, 法律政策, 社会环境, 生存现状, 跨性别故事, 性别重建手术 |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浏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